[本姓迁徒]以敬改姓文之来源

    中华敬氏网 2009年2月2日 敬先生


以敬改姓文之来源
在文姓的众多来源之中,以敬改姓文也是重要的来源,这支文姓中以宋朝潞國公文彦博最为著名。目前,许多地方的文氏家谱中都有提到彦博公此人。现观各地文氏族谱,能证实为彦博公之后的,大约有一支,为湖南醴陵县石羊文氏,以及从石羊分支迁入湘潭龙头的。据说在江西也有部份宗彥博公的。而在四川,安徽等地家谱所提到的蜀地始祖文翁与文彦博,以及文天祥之间的渊源关系,各有表述,众说纷纭,真假不一,暂且存疑,以待日后考证。
  文氏宗亲网以为文天祥为雁门文氏,乃以祈得姓,文彦博乃由敬改姓文。因为据宋史文彦博曾云:以敬改姓。又信国公文天祥亲撰家谱谱序曾道,乃雁门文氏。而信国公文天祥(1236-1282)出生年代晚于彦博(1006-1097)230年相隔大约7代,两人相距的年代不远,应对先祖之源流十分清楚,加之古宗法观念较强,上述各自表述可确定真实。另外西汉时的蜀太守文翁远在文彦博祖父文时改姓之前,而天祥公自云乃翁公石室后人是也.
  现依据湖南醴陵县石羊文氏家谱以及彦博后裔文席谋所考证的资料,简述以敬改姓文的来龙去脉。
  根据族谱,石羊文氏祖先原为敬氏,敬氏祖先为春秋时陈国公子完(即敬仲),陈国为周武王求虞舜之后裔而封的。
  在上古时,舜为庶人时,尧妻之二女,居于妫汭,其后因以为氏姓,姓妫氏。舜崩,传禹天下,舜子均商为封国。周武王克殷纣,乃复求舜后,得妫满,封之于陈,以奉帝舜祀,是为胡公。《左传》:武王以元女太姬配虞胡公而封之陈。
  敬姓的来源有三四,其一,有出自春秋时期陈厉公之子仲,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。
  据史籍《风俗通义》记载:“春秋时期齐国有敬君,原陈厉公之子仲,谥为敬,其支孙以谥号为氏。”
  春秋时期,陈厉公名妫佗(一作妫跃)为陈文公妫圉之少子,其母为蔡国之女。陈文公病逝后,妫佗的异母兄长妫鲍立,是为陈桓公。后陈桓公病了,蔡国人为使妫佗当上君主,杀了妫鲍及太子妫免,立妫佗,是为陈厉公。陈厉公有子妫完,称公子完(敬仲),胡公第十代孙。陈桓公之少子妫林怨恨陈厉公杀了其父与兄,乃令蔡国刺客人诱陈厉公而杀之。
  之后妫林自立,是为陈庄公。由此故公子完不得立,为陈大夫,因宫廷之变后于周桓王二十年(公元前700年)逃到了齐国。公子完感谢齐桓公姜小白赐田地邑城之德,遂指田改姓为田氏。此后公子完第十代孙田和“田代齐姜”于周安王十六年(公元前386年),被周王室册命为齐侯。
  公子完逝世后,齐王曾赐其谥号为“敬”,史称田敬仲完,其后裔子孙中有人遂以“敬”为姓氏,称敬氏。公子完子孫也有姓田的、姓敬的、姓陳的。
  以上均有史料记载如下,《辞海》有下述说明;陈,国名,其地本太吴之墟,周武王立,求虞舜之后,得妫满,封之于陈,是胡公。今河南开封县以东至安徽省毫县以北皆其地,都宛丘,今之河南省淮阳县。陈,姓也,妫满既封于陈,其裔完奔齐,以国为姓。又陈灭于秦后,满裔轸相楚,封颖川侯,因徙颖川,称陈氏。并见唐书宰相世系表。按《史记•田敬仲完世家》云:完奔齐,以陈字为田氏。田,姓也,《通志•氏族略》:田氏既陈氏。陈厉公子完,字敬仲,陈宣公杀其太子寇,敬仲惧祸奔齐,遂匿其氏为田。陈田声近陈故也,又齐襄王之后,本田氏,后改法氏。法,姓也,齐襄王法章之后,本田姓,齐灭于秦,子孙不敢称田姓,故以法为氏。敬,姓也,《姓苑》:“黄帝孙敬康之后,又风俗通:‘陈敬仲之后’,按:汉有扬州刺史敬歆。”
  《史宋•文彦博传》指出,“文彦博字宽夫,汾州介休人。其先本敬氏……”
那么文彦博的先祖为什么要改姓呢?
  后晋高祖石敬瑭称帝于西元936年,文彦博的曾祖父敬時曾在后晋政权中为官,“敬”字犯了帝讳,当时只得为了避讳,将敬字拆开,一分为二。凡是姓敬的,要么改姓文,要么姓苟,文彦博的曾祖父不得不改姓了文。文彦博出生为1006年,由敬姓改为文姓,离文彦博出生只70年。
  从敬仲(公子完)到敬时(即文时,文彦博曾祖)估计约有四十八代。
约在公元947年后晋为后汉所灭,敬氏不存在避讳之嫌了,苟氏、文氏的有些后代相继回复为敬氏,有些则没有复回原姓。
  公元960年,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,建立北宋王朝,赵匡胤成为宋太祖。由于赵匡胤的爷爷名叫“赵敬”,如此一来敬氏又犯了帝讳,祖父文铳(号挺之)只好再次改为文氏或苟氏。
文铳生四子文泊﹑文淳﹑文渊﹑文渭。文泊生子彦博。文彦博有八子三十九孙,多居显要。但彦博死后,彦博子孙多受蔡京迫害而逃离京畿。
  据石羊文氏六修谱“源流簪缨实注”对其孙辈的流徙地部份简绍:大房嗣尧有四子情况不详;二房嗣舜七个儿子六个徙萍乡、一个徙醴陵;三房嗣禹长子“煌极入籍于江西吉水”;四房绍汤长子“煌茂徙山东兖州府泗水县”;五房继文之“长子煌仁徙居福建漳州”;六房继武四子全部徙居陕西凤翔府岐阳县,后移西安府醴泉县;七房步周“长子煌禧徙居云南独山州”;八房步孔徙居湖广黄州麻城县,第五子煌仕徙居贵州都匀府。倘若上述家谱记录属实,由上可知彦博子孙人数之多,散布之广。
  又彦博次子嗣舜,官辽东刺史,正直果断有父风,被诬下狱而死。嗣舜之子煌鼐逃亡到江西萍实(今之萍乡)落业,。
  1327-1396元顺帝时,其后裔文清(宁福公)迁入湖南醴陵县石羊,再后又文以理迁去湘潭龙头一带。
  以敬改姓文(石羊文氏)这支文姓的来龙去脉可分为六个阶段如下:
  一、黄帝苗裔:
  从“黄帝”起到“舜帝”共九代,其中相隔八代。假定平均每代33.6年,约269年。各代人名如下:(1代)黄帝(约西元前2546年生),(2)昌意,(3)高阳,(4)穷蝉,(5)敬康,(6)句望,(7)桥牛,(8)瞽叟,(9)舜帝(约西元前2277年生)。按:每代33.6年是根据彦博到现代“万”字辈取样统计而来。非绝对准确。
  二、舜裔封“陈”:
  从舜帝(约西元前2277年生)到妫满(约西元前1044年生)相隔约1233年。假定每代33.6年,中经约37代。
  三、由“陈”而“田”:
  从妫满(约西元前1044年生)到敬仲(西元前705年生生),按《史记》其中相隔十世代。假定从妫满出生去敬仲出生,相隔约339年。计算每代平均约33.9年。 (1)申公犀侯及弟相公皋,(2)孝公突,(3)慎公圉,(4)幽公宁,(5)厘公孝,(6)武公灵,(7)夷公说及弟平公燮,(8)文公圉,(9)桓公鲍及弟厉公他,(10)敬仲完(西元前705年生)。按:其中有三朝代为“兄终弟及”。每代平均33.9年,与前设定33.6年极相近。
  四、由“敬”而“文”:
  从“敬仲”(西元前705年生)到“敬时”(约908年生,约936年改姓名为“文时&rdquo。出生年相隔约1613年。假定平均每代33.7年约有48代。 “敬仲”谥号的取得应在其子孙取代“姜齐”后,假定为西元前379年。其子孙原姓“田”,部份改姓“敬”可能在秦统一六国之后,假定为西元前221年。因此48代中约有15代姓“田”、33代姓“敬”。
  五、氏文之始:
  从“文时”(约908年生)到“文颜叟”(约1294年生),始确定为“文姓”,连续共11代,其中相隔386年、相隔10代,平均每代38.6年。 (1代)时(世居介休),(2)铳,(3)泊,(4)彦博(1006-1097),(5)嗣舜(狱中遇害),(6)煌鼐(始迁萍实),(7)龙孙,(8)象角,(9)泰发,(10)应元,(11)颜叟(红巾之乱遇害)。按:计算平均每代38.6年,较原设定33.6年为高。可能因多在丧乱中,较为晚婚晚生育所致。
  六、复业鼻祖:
  从“颜叟”之子“文清”(1327-1396)为鼻祖起算,包括以后子孙,从15代起至制定“派名”,共34代:(1代)清,(2)仲斌,( 3)以,(4)文,(5)士,(6)文,(7)宗,(8)楚,(9)应,(10)明,(11)世,(12)聿,( 13)在,(14)宪,(15)正,(16)大,(17)一,(18)元,(19)启,(20)家,(21)庭,(22)万,( 23)象,(24)新,(25)光,(26)邦,(27)昭,(28)善,(29)庆,(30)其,(31)道,(32)尚,( 33)忠,(34)纯。
  以上由文氏宗亲网文四海编辑,参考江西,湖南文氏家谱;石羊文氏家谱;及文席谋石羊文氏家谱综合研究一文等。文氏宗亲网致力于文氏宗亲家谱资料的收集,整理,以“天下文姓一家亲”之宗旨,为各地同姓家门提供家谱咨询,弘扬家族文化,相互交流,共同发展,振兴华夏,则我华夏民族亿万年,我文姓也亿万年。
静氏源于敬氏,清朝初年有一支敬氏后裔不满清朝统治,将敬氏改为静氏静字从右往左念为“争”“青”意在征伐清朝之意,又有一支敬氏族人在清初为取悦朝廷改姓为“靖”意在拥立清朝之意,故现在有静和靖两个姓氏。


分享按钮>>[本姓文化]拾到3万现金 餐馆老板还失主
>>宜昌燕狮科技旅行社--- 柏临河度假村介绍